乡间村道曲径通幽,小院错落有致,秋日的阳光下,这个山里的村落更显得明亮与静谧。一大早,鲁山县熊背乡大年沟村的闫玉峰老人已将自家小院打扫干净。和别家小院不同,他家的小院法律氛围十分浓厚,外墙上是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治宣传栏,房屋是法治书屋,就连院内的墙壁上都画满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法治故事宣传画,法治文化在小院里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这都是鲁山县司法局设计改造的。”说起法治小院的由来,70多岁的闫玉峰打开了话匣子。
闫玉峰是个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曾当过村小学教师、村文书、村委会主任等,2007年自费建成鲁山县第一家“家庭文史馆”。2019年,他的农家小院被授牌“鲁山县乡土文化传承基地”。
“鲁山县司法局来这里看了之后,觉得可以把小院建成一个法治小院,让周围的群众和学生来学习法律知识。”
就这样,鲁山县司法局投入几万元资金对闫玉峰的院子进行环境提升改造和法治文化打造。
“法治小院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这片山沟。”附近一名村民说,“经常有律师来这里讲法律,我们可以学到不少法律知识。”
阳光洒在小院里,几名村民静静地拿着书坐在院子里翻看,在这里,法律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之中。
趁着农闲,村里的专职调解员也来到法治小院,给群众讲起了法律知识。大家围坐在院子里仔细聆听,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及时提问。自法治小院建成后,相关人员在这里已累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50多次,参与群众2000多人次,覆盖学生3000多人次,法治元素悄然融入群众生活,让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一种自觉。
应鲁山县司法局的邀请,闫玉峰老人还相继创作了《高歌法治新鲁山》等20余部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法治文艺作品,这些作品被改编成了坠子书。
“推行完善‘三调解’,‘一村一警’好经验。化解矛盾不出村,共创和谐新鲁山……”伴随着硬弓大调,一名村民唱起了字清板稳的河南坠子。
山沟里这个法治小院,就像一座坚固的桥梁,连接着法律与群众,伴随着那段河南坠子,法治文化的光芒正不断从这里迸发。
来源:河南法制报 记者 何永刚